《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与发展
我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于1999年归属社科部后,在校党委领导、社科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职任课教师的不懈地努力下,使形势与政策课一步到位地实现了课程化、规范化,教学水平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我校形势与政策课严格遵守教育部规定的学时、学分、课程定位、教师编制等规定,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实行常规的教学管理,确立了它在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课的地位。《形势与政策》课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无学时、无课程、无在编教师负责,教学随意性大、教学内容不受欢迎,到今天已成为该校人文学科中一门成熟的课程,和05思政课改革后的其他思政课一起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受到学生的好评。
这与学校上下各方面的努力密切相关,我们的主要做法:首先,确保组织机制到位,明确校级管理部门教务处对课程规范化的管理。
形势与政策课的归属确立后,教学实现课程化管理,从学分学时的确定、课程必修选修的定位到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整体纳入学校整个教学体系,保证教学计划的常规运作。其次,规范课程建设,二级管理部门社科部具体负责开课和课程建设,明确了该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同重要地位。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举办讲座式教学形式,不断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室的梯队建设和专业培训上,确定专职教师编制,保证课程经费,使教师的教学任务、职责得以确认,教师的业务进修、培训有了经费的保证。在教师的工作量上,确定该课程的灵活性,贴近形势变化的实际情况,给与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公平待遇。再次,学校各级领导参与教学,专任教师主动与社科部领导、校分管领导交流、沟通,争取获得支持。社科部领导除了参与课程的教学、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外,还邀请校领导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讲授。此举有利于领导全面了解和关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特点、难度,争取领导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已经形成很好的惯例,校党委分管领导每年开学主动参与备课和教学工作,承担《形势与政策》部分教学任务。党委领导每学期亲临讲台,给大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在党委的直接关心和领导下,确保了该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统一性,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条件。
在规范化课程管理的基础上,我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全部由社科部高、中级职称的教师任教,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求新求变,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除了教师讲授外,还组织课堂讨论,观摩教学影视资料片等。为了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深化,我们每学期还按2:1的比例开设了6—8学时的配套选修课,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析,此配套选修课较好地拓展和延伸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受到学生欢迎。
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题内容的探索,发挥学生在校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还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所关心的国内外形势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仅在配套选修课的小班化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化教学形式,还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针对上海资源环境的现状和趋势问题,组织学生对佘山植被进行考察,到佘山天文台观察了解上海大气污染状况。老师带学生参观梦清园,了解苏州河如何变清等。教师指导下的社会考察和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有相当大的提升作用。
通过不懈的努力,形势与政策课在我校已成为人文社会学科中一门成熟的课程。一门成熟课程产生的成果当然蕴藏于学子们的未来之中,但所有这门课程的参与者都是它的栽培人,形势与政策课在中医药大学的地位将说明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