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踏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中医前辈李雪舟的故居,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和洗礼。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发扬李雪舟烈士的革命精神,赓续艰苦奋斗、舍生忘我、义无反顾的红医血脉,是我们医学生的使命。”
——我校2023级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侯韵凌
“现场教学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我是一名小学生,我知道胸前的红领巾里有先辈们的信仰和期望,激励我要加倍努力学习。”
——张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一班蔡宓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校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5月13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浦东新区书院镇李雪舟烈士故居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第一课。80多名我校公共健康学院的学生与浦东新区张江镇的中小学生,现场参加了这堂课。
本次课的主题是“赓续红医精神,勇担时代重任”,共设“红医精神:内涵特征”“红医精神:自觉践行”“红医精神:时代风采”“红医精神:现场体悟”四个教学环节。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李雪舟烈士之子李南华先生和新时代援外医疗队队员李一婧三位老师主讲。
王芳教授首先深入浅出阐释了红医精神的内涵特征,指出红医精神主要包含“坚定的政治立场”“救死扶伤、舍身忘我的工作状态和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三大内涵。“红医精神,关键特征是—个‘红’字,体现在:坚定跟党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和健康事业牺牲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忘我工作;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提升本领。”新时代的中医药学子应赓续红色血脉,自觉做爱国奉献的践行者,并不断学习进步。
接着,李雪舟烈士之子李南华老人为现场学生们生动讲述了当年的烈士李雪舟以医济世、抗日救国的英勇事迹。民国年间,书院这个海边的偏僻乡村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青年李雪舟在革命真理的启迪下,逐步树立起行医救民的志向,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战期间,他以行医为掩护,为新四军筹款、给伤员治病,免费给贫困病家看病。他有一个特殊的中药包,经常把情报藏在中药包,为革命传递情报。他还秘密组织青年抗日协会的武装队伍,带领家乡人民开展各类斗争及锄奸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李雪舟仍然坚持地下革命斗争,1947年4月他被逮捕,英勇就义,年仅33岁。李南华以其父亲的革命事迹,鼓励中医学子继承先烈不怕牺牲、爱国奉献的精神,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最后,由我校附属曙光医院副主任医师、第190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穆罕默迪亚分队队长李一婧讲述在摩洛哥的援外医疗经历。她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开展“援摩医疗队有话说”讲座,宣传中医抗疫优势。在摩洛哥当地医院设备相对落后、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李一婧和援摩医疗队的同事们凭借扎实医术和强烈责任感,填补了当地的医学空白,也用中医架起一座中摩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李一婧激励中医学子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把时代赋予的责任扛在肩上,用好中医诊疗技术救治更多病人。
在随后开展的沉浸式现场体悟中,学生们跟随李南华参观李雪舟烈士故居一楼的烈士事迹展厅、二楼李雪舟诗词创作的场所。学生们认真地观看李雪舟烈士的工作照片、阅读李雪舟烈士写下的充满革命情怀和人民情怀的诗句。Z世代的中医学子们与李雪舟烈士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悟他为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的崇高境界。
课程开始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举行了将李雪舟烈士故居设立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我校将以专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为契机,推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继续开展“访万家——人民健康大调研”的学生社会实践调研和面向社区、医院、养老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学生社会体验项目,推动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马克思主义学院)